时间:2025-03-10 11:00来源:中国教育报
全国两会期间,有代表委员建议,职业教育需与产业“无缝衔接”。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突破与飞速发展,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深刻重塑教育的未来,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。这一趋势不仅为教学开辟了全新的可能性,更为职业院校的师生带来了深远且显著的影响。在这样的大趋势下,职业院校的教学数字化转型面临着“契合度”的重要考验,亟须在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和数字资源等方面补齐“短板”,弥补“弱项”。
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、科技变革日新月异的浪潮中,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,以战略眼光洞察时代大势,精准把握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,科学剖析自身所处的有利条件与不利环境。
职业教育应精准锚定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,及时将最新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前沿成果融入课程体系,有效弥合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,切实提升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。同时,广泛推广AI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成功应用案例,助力职业院校教师深入理解多媒体技术、虚拟现实(VR)、增强现实(AR)等技术在优化教学环节中的独特价值;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和项目,通过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职业能力,提高学习效率,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。
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高技能人才的新需求,已成为职业教育亟待突破的重大课题。职业教育迫切需要秉持“应用为王”的理念,持续创新“数字化+”的新型教与学模式。通过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度、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多维度数据,动态调整学习计划与内容推荐,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。在此基础上,职业教育应进一步实现智能化、个性化与沉浸式发展,打破传统教育“一刀切”的局限,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节奏下高效学习。
我国地域广阔,地区之间、城乡之间、院校之间在历史底蕴、区位条件、资金投入和技术基础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。这种差异导致数字资源配置的失衡,制约了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。因此,亟须从多层次、多维度出发,优化优质数字资源的均衡配置。一方面,可借助AI算法精准分析不同地区的教育需求、师资水平等数据;另一方面,通过教育与大数据、云计算的深度融合,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表现。在此基础上,定向派遣优秀师资前往教育资源薄弱地区开展精准培训,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帮扶政策,加强教师的流动性管理。坚持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理念,确保全国各地职业院校的学生都能平等地享受优质数字教育资源,推动职业教育在数字时代的均衡发展。(宗诚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)
编辑:徐晏秋
最新动态
-
03-10 全国人大代表王启尧:职普融通发展职业教育
-
03-10 在产业一线培养更多大国工匠——代表委员热议职业教育产教融合
-
03-09 学院思政部教师赴社区宣讲习近平文化思想
-
03-07 习近平: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 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生动局面
-
03-06 我院学子获安徽省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30项等级奖
-
03-05 政府工作报告:扩大高中学位供给,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,加强教师待遇保障
-
03-05 学院召开2024-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
-
03-05 学院召开学生安全工作会议